產品介紹
- iFi Audio是英國Hi-End廠牌Abbingdon Music Research(簡稱AMR)專為年輕族群與耳機玩家成立的廠牌,其所推出器材都屬於便於攜帶外出的尺寸,但是內部電路卻承襲AMR的技術,更重要的是價格十分合理,引進台灣不到兩年的時間,便深受許多玩家的關注
- 其實,iFi目前的產品線從數位、唱放、耳擴以及電源處理產品應有盡有,十分齊備,沒想到iFi今年又推出全新的產品線x系列,以結合DAC與平衡式耳擴的xDSD打頭陣
- 不但外型跳脫iFi過往的設計,電路的技術含金量也相當高,在今年慕尼黑音響展首度亮相後,就引起市場不小的關注了
法國產品設計師打造吸睛外觀
- xDSD有著類似iFi nano系列器材的尺寸,但是波浪狀的鋁合金筐體,表面經過鈦離子真空鍍層處理,散發著強烈的金屬光澤,若非看到中央面板旋鈕上的「iFi」logo,很難想像這台器材出自iFi之手
- 原來,大約在兩年前,法國籍的產品設計師Julian Haziza加入iFi團隊,而xDSD的外觀正是由他一手操刀
- iFi產品的電路設計向來由來自德國的工程師Thorsten Loesch操刀,公司位於英、美兩國,工廠位於深圳,現在又有法國產品設計師加入,可以說是跨國、跨文化的企業
- iFi大中華區總裁溫上凱(Pat)五月底來台介紹這台xDSD便提過,xDSD的外型讓製造部門煞費苦心
支援MQA解碼
- 首先從xDSD的數位電路開始講起。數位輸入方面,xDSD具備一個3.5 mm S/PDIF輸入端子,以及一個USB A公插端子
- 這個3.5mm S/PDIF輸入端子為同軸與光纖兩用端子,數位音檔的取樣率可以支援至192 kHz/24 bits的PCM檔
- 如果您的筆電上也有S/PDIF輸出,透過此端子連接至xDSD會是較為方便的選擇
- 如果想透過xDSD檔聆聽DSD或DXD等取樣率更高的音檔,那麼就一定要透過USB端子傳輸
- xDSD有兩個USB端子,一個是Micro B端子,但這個端子只負責充電使用,而負責接收音訊的是一個周圍有空隙的USB TYPE A公插,不是一般常見的Type B或Micro B USB端子
- 為什麼iFi要將負責接收數位音訊的USB端子設計成這麼特殊的形式呢?
- 原來,x系列專門瞄準行動聆聽族群,為了讓xDSD能夠方便連接智慧型手機,因此xDSD上的USB端子特別專門為蘋果的Lightning轉USB相機轉接器(xDSD包裝內並無附有此轉接器)設計
- 如此一來便可直接連接iPhone,播放儲存在內的音檔
- 當然,這個USB端子也可支援Android手機與電腦,而原廠也在xDSD的包裝內附上一條USB Type A母插/USB Type A公插的連接線,以及一個USB Type A母插/USB Type B母插的轉接器,讓用家可以馬上將xDSD連接上電腦,播放音樂
- xDSD搭載XMOS USB數位接收晶片以及Burr-Brown DSD 1793 DAC晶片,USB播放所支援的取樣率會隨著XMOS韌體不同而有所改變
- 若是採用「Limoncello 」(v5.2或v5.2A)的韌體版本,PCM檔可以播放至768 KHz / 32 bits的取樣率,DSD檔可以播放至DSD512的規格(44.1 kHz或48kHz的512倍)
- 若是採用「Cookies & Cream」(v5.3)版本韌體,雖然PCM檔與DSD僅分別支援至384kHz/32 bit與DSD256格式,但是多了MQA解碼功能
- 對於時常聆聽Tidal的用家而言,可以選擇這個版本的韌體下載
- 此外,xDSD的USB傳輸採用非同步傳輸模式,其內的時脈電路控制電路,自雙聲道姐妹廠牌AMR Audio旗艦級DAC DP-777中的「GMT Mastering Timing」時脈電路改良而來,大幅降低jitter失真
大手筆採用特製VR與Op-Amp元件
- 雖然xDSD小小一台,但是其音量控制電路為類比式設計,而不是採用節省空間的數位式設計,因為原廠認為數位式音量控制只能調整音訊的音量,無法將器材中的噪訊降低,對整體聽感較為不利
- 不過,xDSD也並非採用成本較為低廉的薄膜式電阻做為音量控制,而是特別向晶片廠訂製專為x系列設計的VR晶片「W990VST」
- 該晶片參考Eckmiller W85電阻式音量衰減器的電路設計。何謂Eckmiller W85?原來它是60-70年代德國廠商專為錄音控台設計的音量衰減模組,其聲音表現受到不少發燒友喜愛
- 在二手市場(尤其在日本)具有極高的人氣。原廠將其電路濃縮成W990VST晶片,並以數位電路控制,提供100階的音量調整,達到精準、細膩調整音量的目的
- 不只是音量控制電路,xDSD功率放大電路也採用iFi向晶片廠商特製的Op-amp放大晶片
- 根據iFi大中華區總監Pat介紹xDSD時的說法,為了節省xDSD內部的空間,功率放大級非採用Op-amp不可
- 原廠認為Op-amp中聽感較好的為Burr-Brown生產的OPA 627,然而這個元件早已停產許久,為此iFi特別依照BB OPA 627的規格訂製了「iFi OV4627」Op-amp晶片,其信噪比表現與OPA 627不相上下
3.5mm耳擴輸出同時支援平衡與非平衡推動
- 至於xDSD的耳擴輸出,只具備一個3.5mm耳擴輸出端子,不過這個輸出端子可以同時輸出非平衡與平衡式類比訊號
- 根據原廠的說法,因為礙於xDSD面板上的空間限制,因此平衡式耳擴輸出不另外增設較為常用的2.5mm平衡式耳擴輸出端子
- 如果用家想要讓xDSD以平衡方式推動自己的耳機,必須透過3.5mm/2.5mm轉接器
- 如果擔心轉接器會改變音質,iFi接下來還會在x系列下推出「xCan」純類比耳擴,便同時具備3.5mm非平衡與2.5mm平衡耳擴輸出端子,預計今年就會推出了
- 為了彌補耳機因為形體的限制無法像喇叭發出龐大的低音能量,也無法像喇叭能營造完整的音像,原廠在xDSD上搭載了「xBass+」低音加強功能以及「3D+」音像加強功能
- 這兩項聆聽模式並非xDSD的專利,在先前推出的iDSD BL DAC耳擴上便已經出現過
- 不過,其它廠牌器材的類似功能大多是以DSP方式達成,然而iFi卻是透過類比式離散電路設計,達到強化低頻與音場的效果
- 此外,xDSD還具有「Listening」與「Measuring」兩種數位濾波,根據原廠官網的說法,前者為「minimum phase」濾波器,對於暫態細節有優化的效果,而後者則針對頻率響應進行優化
- 至於這些聆聽模式以及數位濾波器會對聽感帶來怎樣的變化?在接下來的試聽部分會有所描述
- 既然x系列是專為行動聆聽族群設計的器材,原廠也沒忘記在xDSD上搭載方便的藍牙無線播放功能
- xDSD的藍牙傳輸不但支援AAC與aptX傳輸格式,其訊號在進入xDSD之後也同樣受「GMT Mastering Timing」時脈電路控制,降低jitter,讓藍牙播放的音質盡可能提升
產品規格
USB輸入:取樣率支援至PCM768kHz & DSD512 (24.6/22.6MHz)
S/PDIF:取樣率支援至192kHz/24Bit PCM檔
動態範圍:113dB (A)
音量控制:-101dB…0dB,每進階 1dB
功率輸出:> 2.82V/500 mW @ 16 Ohm
> 3.7V/270mW @ 50 Ohm
> 3.8V/48 mW @ 300 Ohm
> 3.8V/24 mW @ 600 Ohm
電平輸出:> 2.1V @ 0dBFS (& 0dB Volume)
THD &N (1V/16R):< 0.005%
充電式鋰電池:3.8V/2200mAh
尺寸:95 (l) x66.5 (w) x19 (h) mm
重量:127g (0.28 Ibs)
12800元